新茶饮产值7.18亿元,珠遵造就新“区”势
气温回升,饮产元珠茶树吐露新芽,值亿遵造贵州遵义的区200万亩茶园陆续进入新一年的春茶采摘季。这里是新茶新势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红茶重点产茶区,饮产元珠也是值亿遵造粤黔协作珠海·遵义共同打造的“全国新茶饮供应链中心”“全国新茶饮供应链联盟”所在地。
伴随春茶上新的区还有来自两会的“新茶饮供应链建言”。今年贵州省两会上,新茶新势民进贵州省委提交了“关于以新茶饮供应链建设带动茶产业突破发展”的饮产元珠提案。全国人大代表、值亿遵造蜜雪集团执行董事赵红果在两会期间重点关注新式茶饮行业健康发展的区问题,从完善行业标准与规范、新茶新势强化供应链管理与质量监督、饮产元珠促进产业创新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从“茶叶”到“茶饮”,在加盟模式和下沉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新茶饮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供应链建设”仍是绕不开的关键领域。在“全国新茶饮供应链中心”战略启动一周年之际,“珠遵新茶饮”品牌势头不减,新茶饮生产、研发、加工、配送等资源在遵义涌动创新活力。
多产品组合拼配
风味产业链实力出圈
蜜桃与乌龙“组队”、玫瑰和红茶“相伴”、柚子同绿茶“联姻”……令人意想不到的创意,让珠遵新茶饮不断拓展着茶饮消费的“朋友圈”。
在贵州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湄潭翠芽”结合低温冷萃和高温发酵技术,化作精酿啤酒的鲜爽基底。“我们联名云南抚仙湖啤酒,推出新中式湄潭翠芽精酿啤酒,年前刚销售完1万罐茶啤酒,经销商们很中意这款产品,我们今年计划生产300万罐。”公司总经理黄朝友分享茶啤酒成绩单。
“正忙着研发新品,计划采用当地绿茶和栀子花进行窨制,这样的茶底既有茶叶的清香,又带着馥郁的花香。”贵州逅唐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逅唐茶业)总经理魏矗巍表示,公司的研发师对上百种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风味评审,从色、香、味、形等多维度把控质量,才能精心拼配调制出一杯合格的新茶饮。在企业产品布局中,逅唐茶业70%的产品原料来自遵义本地。“目前我们已经与全国100多个奶茶品牌,5万多家线下门店达成了紧密合作,为他们提供茶叶原料及整体解决方案。”魏矗巍说。
据了解,2024年1-8月,遵义湄潭县新茶饮产值突破2.87亿元,120余款创新产品中,兰亭茶妞、绿码、吾乡27°等品牌已在全国10万余家门店落地生根。
数字赋能制茶
持续提升产业含“AI”量
3月11日,湄潭县农产品(茶青)交易“一杆秤”现场实操演示暨培训会在湄江街道核桃坝村茶青交易市场举办。茶农将当天采摘的茶青卖给茶青经纪人,茶青经纪人利用POS机扫描茶农佩戴着的二维码,茶农与茶的信息便在POS机上显示出来,随后,茶青经纪人将收购茶青的重量、成交的价格填报上传大数据,茶农在几分钟内便能收到应得的茶青款项。
“配备数据链接传输功能的电子秤与手机终端、银行账户、农民二维码配套使用,相关信息融入农产品(茶叶)交易系统,形成一个农产品(茶青)交易大数据结算平台。”贵州乾茶通数字农业有限公司(下称乾茶通)有关负责人表示,茶青交易“一杆秤”项目既能保障交易资金安全、提升交易效率,还能实现茶叶的溯源管理,有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此外,通过分析大量交易数据,可以了解市场需求、价格趋势等信息,为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提供科学依据。
数字制茶,新潮饮茶,为提高珠遵新茶饮的含“AI”量,今年全国新茶饮供应链中心还将联动乾茶通等企业、行业力量,打造全国新茶饮大宗茶原料交易平台、贵州新茶饮茶原料拼配研发中心等,大力推动新茶饮上中下游各产业链条企业在遵义实现有效契合,共同托举新茶饮产业集群实现新跃升。
新业态涌入县域
供应链头部企业布局黔北
去年9月,全国新茶饮供应链联盟(筹)成立大会在遵义召开后,粤黔协作工作队遵义工作组道真小组组长李志勇有了新身份——“新茶饮招商员”。
“通过供应链联盟链接全国新茶饮资源,我们前往华南、华东市场对接新茶饮头部供应商,成功引进深圳新荣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新荣阳)。”李志勇表示,遵义道真县长期以春茶生产为主,夏秋茶缺乏开发利用。为此,新荣阳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赴道真县开展夏秋茶茶青采摘、制作、加工等全过程技术指导,制作新茶饮或大宗饮料基底所需的“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交付”模式在道真迅速落地。
“三个多月的时间,当地茶企的设备、生产线、品控等有了新变化,去年我们在道真签订了80多万吨的夏秋茶收购订单并实现交付,今年预计再采购300万吨。”新荣阳采购经理陈婕说。目前,通过发展新茶饮,道真县夏秋茶的综合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带动1000多户茶农实现增收,户均年增收约1万元。
无独有偶,去年11月,全国新茶饮供应链联盟倡议成员单位之一的福建帮利茶业有限公司(下称帮利茶业),与遵义湄潭县举行了湄潭县帮利茶叶精制加工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帮利业务覆盖东南亚、非洲、北美等10多个国家地区,此次项目的签约落地,旨在进一步促进湄潭新茶饮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遵义全市拥有20余个茶树品种规模化种植,203家茶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可生产六大茶类产品,年加工生产能力20万吨以上,可以满足新茶饮供应的需求。 据遵义市农业农村局数据,2024年,遵义市新茶饮全产业链产值达7.18亿元。
撰文:王富迪
来源:南方农村报